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陆勇们的现实:全球化和地方主义挤压下的药品可及性难题

2018年07月06日 16:56
T中
跨国药企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延伸和知识产权规则的全球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药物可及性带来了冲击,而发展中国家地方性的规则,如果不予以及时修正,则有可能无法有效应对冲击,甚至有可能加重冲击的后果

  【财新网】(专栏作家 贾平)1960年,彼时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青椒”(青年教师)的彼得.诺维尔,带着一位名叫戴维.汉格福德的研究生,发现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群体中存在基因突变现象。这一重大的发现随后被命名为“费城染色体”,以示纪念。费城染色体的发现,为攻克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难题,打开了一个缺口。1973年,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该非正常染色体是因为基因物质的位移。20世纪80年代,几个实验室的研究者们进一步确信,该染色体突变产生了一种致癌的“致活酶(kinase enzyme)”,即一种蛋白质。80年代晚期,Ciba-Geigy公司(现瑞士诺华公司)的研究者随后以该致活酶为靶向,并与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布赖恩.杜拉克合作,从400个创造出的被测分子中,找到了一个既能够精准打击改种致活酶,却又不致于毁伤健康细胞中其他数百个类似致活酶的分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开创性药物研发过程,研究者们由此找到了一个叫伊马替尼(Imatinib)的自由基。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张翔宇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