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送炊具、奖汽车和房子:国内外的利率市场化和存款大战

2018年04月16日 17:56
T中
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不是一个容易的课题,需要各类市场主体有预算硬约束、有理性的判断力。政府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推进

  文︱周琼

  经济学博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2018年4月13日媒体报道,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据财新报道,央行是将根据不同类银行分别一定程度放宽大额存单利率上限,并非放开全部存款利率(详见《央行放开存款利率?第一步放宽大额存单利率上限》)。这是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新动向。

  “利率市场化”,即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其实是近现代政府和央行造出的一个概念。虽然政府对利率的控制自古至今都存在,但古代主要是借贷利率上限管制,通过法院对借贷诉讼的判决来实行,因为政府缺乏管控手段,利率总体上还是比较市场化的。很多国家限制利率上限,不单是为民间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社会的稳定,也是为了王室、政府能以低利率借款。中央银行出现后,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由央行管理,对商业银行利率进行管制。其目的包括避免恶性竞争、稳定金融市场、压低政府融资利率、加快进行工业化、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等。最后这个目的在战后不发达国家较多,包括中国。这个现象被麦金农和肖称为“金融抑制”。但其实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如英国在二战时严格控制利率以降低政府发债筹资成本,战后也允许银行通过银行间利率协议保持较低利率以便支持产业发展。金融抑制有利有弊,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利率长期脱离市场潜在的均衡水平的弊端会越来越明显。很多国家就会开始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央行以市场化手段引导调控利率,利率成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核心变量。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张柘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