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财政货币化:危险之门还是救命之门

2020年05月26日 10:19
T中
现代货币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却也混淆了货币与国债的本质区别。财政货币化是在实践中模糊了货币与国债的本质区别,为政府自己“印钱”自己花打开了一道闸门

  文|周永林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

  最近广受关注的“财政货币化”问题,看似一般的政策辩论,却蕴含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论问题——如何看待货币和现代货币理论?

  财政货币化,简单地说就是政府钱不够花时,可以直接从中央银行“印钱”来花,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以自己“印钱”自己花。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中央银行“印钱”和政府不够花的含义。

  在石器时代,人们通过礼物建立社会关系、调剂物品余缺,这种礼物经济(gift economy)在西方甚至一直延续到荷马时代。到公元前4000年,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宫廷经济(palace economy)已经使用白银和大麦作为记账单位和价值标准,同时固定实物与白银之间比价,使得各种实物或实物组合都可以充当支付手段,由此神庙或宫廷才得以实施集中的大规模经济计量、规划、生产和再分配。这种经济体系以商品作货币,有债务危机却无通胀和货币危机。约公元前650年,富有传奇色彩的吕底亚王国发明金属铸币,发现货币不过是个符号,王国可以规定硬币的价值,其中含有多少金属其实并不太重要,发行铸币不仅可以彰显王国的荣耀,更可以从中大赚一笔(后人称之为铸币税),由此人类开启了操纵货币的新纪元,同时也开始品尝通胀和货币危机的苦果,特别是纸币的盛行,使得货币发行成本更低,通胀和货币危机也就更加频繁。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李东昊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周刊|钢市寒冬未尽

华为产品节奏重回正轨 P70系列如何搅动市场?

招商局金融人事新动向 博时基金总经理人选拟定

一季度来自个人按揭的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同比降四成|热点数据

GPT革命|Meta发布新一代开源模型 模型开闭源之争持续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