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吴金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5%,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CPI八大类价格同比七涨一降,对此解读如下:
食品项边际拉升总CPI水平,尤其是食品分项中畜肉和禽肉。鲜果价格下降,鲜菜价格上升,但2019年暖冬预计蔬菜鲜果价格将保持平稳。11月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3.9%,影响CPI上涨约4.1个百分点,边际拉动总CPI水平0.74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74.5%,影响CPI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0.2%,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3.9%,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受消费旺季及替代需求影响,畜肉和禽肉价格,如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均有所上涨。2019年暖冬,鲜菜供应和运输受冲击可能性小,预计春节前价格将保持稳定。但鲜果价格边际拖累CPI:本月鲜果价格下降6.8%,影响CPI下降约0.12个百分点。秋冬季节,苹果、柑橘和梨等水果大量上市,供应充分,导致鲜果价格下降。2019年以来中国猪肉供应短缺,多方努力下近期供应稍有缓解。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县定点监测,11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自2018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止降回升。但春节前供需缺口还较大,预计生猪出栏量恢复正常带动猪肉大涨的情形将在2020年一季度末或有缓解。猪肉推升CPI破“4”,市场已有充分预期,我们维持“猪通胀”的整体判断。鉴于本月CPI环比0.4%,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预计年内CPI涨幅或有放缓。四季度末银行面临MPA考核压力,加上跨季资金调节的需要,年末资金或面临短期偏紧的局面。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2020年维持“六稳”,易纲行长撰文强调保持币值稳定,预计春节前央行将加强逆周期调节,保证资金平稳过渡。但跨年居民或加大换购汇,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诉求下,货币政策也不会大水漫灌。
图1:CPI同比较上月大幅上升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