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中国货币政策“线”调控机制雏形已现

2019年08月19日 08:03
T中
从近期人民币汇率破“7”再到利率并轨背后“线”调控的清晰,均体现出中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成熟度,同时也映射出未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一定是市场化的

  【财新网】(专栏作家 张涛)与全球贸易纷争进一步复杂化和长期化相比,今年超出市场预期更为重要的一个变化,恐怕就是全球货币政策重返宽松,尤其是7月底美联储实施的“预防性降息”和“提前结束缩表”,可以说美联储此举是对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进一步确认,而站在货币政策转向的对面去理解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状态,结论无疑就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然而,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不同,目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用于逆周期调控的货币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例如,美联储可用的降息空间仅有2.5%,欧洲和日本至今还处于负利率政策状态,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已升至15万亿美元左右。面对如此狭窄的货币政策空间,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只能被迫依靠“资产负债表工具”(最典型就是量化宽松)来进行逆周期调控,即货币当局通过直接购买不同种类和期限的金融资产,来实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刺激投资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杨胜忠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量化私募“踩踏”始末|特稿精选

广东梅大高速塌方灾害缘何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大理,治不好北上广深人的焦虑|故事

美政府对多国近300个实体又发动一波涉俄制裁 含内地和香港企业

特别报道:大厂用人术|特稿精选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