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产权保护制度的基石:民法典物权编草案评析

2018年08月30日 13:30
T中
从法典的体系性、科学性及前瞻性的角度来看,物权编草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及部分仍有商榷余地的条文

  文︱石佳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起草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标志着民法典分则的起草工作正式完成,民法典编纂工程进入了分则草案的审议阶段。

  众所周知,物权制度是产权保护的基石,核心是调整财产的归属与利用问题。就此次提交审议的民法典物权编草案而言,总体上,它充分体现出以现行《物权法》为基础、适当吸收司法经验及比较法成果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立法机关“编纂民法典”的工作思路:“编纂”意指立足现有基础,并进行适当的增删改动。法工委负责人在对草案的说明中明确肯定了现行《物权法》的实施效果,他说:“实践证明,《物权法》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是有活力的。在明晰权利归属、实现物权平等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不难理解的是,物权编草案在总体上只是《物权法》的延续和“升级版”,而绝不是一部“革命性作品”。这种现实主义的稳妥思路,在比较法上不乏先例:譬如,法国政府在当代所进行的法典编纂工作(包括对商法典和民法典的改革),就都是遵循所谓“不改变现行法的法典化(codification à droit constant)”的工作方法;显然,此种法典化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其务实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减少争议,使得法案尽早获得顺利通过。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王影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