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中国式滞胀的逻辑

2018年06月19日 14:31
T中
提高GDP,一条路是真心实意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短期饮鸩止渴的做法,就是通货膨胀了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陆铭)几年前,在中国还有通货紧缩可能性的时候,我就预言过,按照当时的经济发展方式往下走,迟早要来一场通胀。最近大家的感受如何?

  让我们先从政府债务除以GDP的比率开始讲起。这个比例在中国居高不下,甚至有上升的趋势。有人说,不要紧,中国的政府债务是以内债为主的,不会演化成债务危机。这话不对。政府债务如果真的是外债,倒是可以“赖”的。恰恰因为它是内债,所以赖不了,因为人民群众不答应。

  中国政府债务中,地方政府债务是主要部分。而地方政府债务有70%左右是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这常常被称为“生产性”的支出,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债务安全的理由。实际上,恰恰因为地方政府债务投向了“生产性”支出,因此,债务除以GDP的比率,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投入-产出关系。如果这个比率在上升,也就说明,投入产出的效率在恶化。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王影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