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刘煜辉:利率上升阻碍不了国运绵长

2017年12月08日 17:16
T中
中国整个金融周期进入明确收缩状态。但是,金融信用周期对政府决策来说,未必那么紧张。因为中国的国运绵长源于新旧动能的转化,源于互联网革命。利率的变化,阻碍不了中国重登世界巅峰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煜辉)利率的上升,特别是10月份以后利率上升的幅度超出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大家都看不清楚明年的发展,无论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都在储备子弹过冬。一方面是七八月份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导向出现了明显收敛的变化,财政收敛了,压了很多的项目,包括银行,有些下半年投放的项目明显都收回来了,因为没有额度了。还有很多的项目银行已经压下来了,准备明年再投放,大家都在储备子弹。

  另一方面就是资管新规。中国广义的资管行业规模大约是116万亿元,包括银行的,还有其他各种私募、基金子公司、券商、信托,现在要搞穿透,不能建资产池,不能期限错配。中国所谓的“大资管”,最近5年实际上是银行的影子,是银行的表内信用扩张欲望的膨胀,要绕监管、绕规模、绕资本金,所以才产生了这样一种资管的繁荣。所以,简单讲是银行表内信用扩张欲望的延伸,延伸形成的资产都是重资产,重资产化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这100多万亿元有一些重复计算的,但这些资产里面无非就是地方政府的基建投入项目,另外就是房地产开发,这些都是重化的资产。这些资产投放下去之后必须要银行有一笔长期资金跟着它、围着它转,不然就会进入庞氏的状态,风险压力需要释放出来。这些资产在资管新规下一定有一些资产得回来,要么转标,要么在银行的表内要腾一块地方,无论是增量还是存量,都得把它接回来。资管新规下,万一资管发的产品老百姓不愿意买,因为老百姓买的就是用银行短的理财的产品去套长资产,3个月、6个月的刚兑的产品他愿意买,但现在不能期限错配,让他买3年、5年的产品,收益率又标得不清楚,老百姓看不懂,老百姓从来不看资产池里有什么资产,他就看银行的信用,他当存款买,所以一下子让他关心这个资产池里对应的是什么资产、什么收益,这样的产品不一定卖得出去,卖不出去的,要么就转标,要么就得银行回到体内。所以银行现在满脑子都在做准备,在未来一年半载的增量的盘子里找一块地方,外面挂的有一些孩子得把它接回来,不能让它暴露。坏账风险的释放,得把它接回来。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许金玲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