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静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研究室主任
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全面推行后,法院不再采用院庭长听取汇报等颇具行政色彩的方式,实现还权于合议庭。同时,符合司法规律的监督和协调配套机制尚未成功建立,“同案不同判”问题日益凸显,当事人对相同或类似案件,在不同地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甚至不同时间得到的不同裁判结果,产生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方面的质疑。而“同案不同判”现象也不利于法院建立公开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不利于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文 | 杨静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研究室主任
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全面推行后,法院不再采用院庭长听取汇报等颇具行政色彩的方式,实现还权于合议庭。同时,符合司法规律的监督和协调配套机制尚未成功建立,“同案不同判”问题日益凸显,当事人对相同或类似案件,在不同地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甚至不同时间得到的不同裁判结果,产生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方面的质疑。而“同案不同判”现象也不利于法院建立公开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不利于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张柘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