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中国无需 “量化宽松”

2015年05月04日 08:18
T中
1万亿省级地方债发行不可能导致中国流动性收紧、推高市场利率水平。中国无需引入“量化宽松”政策或如同欧洲央行那样开启“长期再融资计划”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利刚)地方债券即将大规模发行之际,市场纷纷揣测中国将出台类似量化宽松的政策,由央行来大规模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并不需要“量化宽松”或“长期再融资计划”政策。在使用类似量化宽松这样的超常规的货币政策之前,中国央行仍然有大量的常规工具可以使用。

  事实上,央行此前的降准已为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理论上,为实现M2的增长目标,央行需要将储备货币的增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在过去两个季度中,为了应对资本流出并保持汇率稳定,中国央行通过卖出外币资产买入人民币资产来干预外汇市场,这导致了储备货币进一步减少,从而使得市场流动性日益紧张,同时市场利率水平走高。如果想要保持流动性的充裕,央行降准成为必然选择。但在2014年最后两个季度,面临资本流出,央行没有选择降准,却通过短期定向的流动性注入工具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例如中期借贷便利和常备借贷便利),并允许人民币出现贬值。尽管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看似与降准的作用类似,但最终的效果却令市场感到失望。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仍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通缩的风险不断上升。2014年11月开始,央行终于改变了审慎货币政策的立场,并回归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迄今,中国央行共降息两次、降准150个基点。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邵超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