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革命年代的私心私情——《三上桃峰》事件之五

2014年11月21日 07:50
T中
回顾《三上桃峰》在文革期间的若干次修改,阶级斗争加上——去掉,再加上——再去掉,不知道折腾过多少个回合

  【财新网】(专栏作家 毕星星)上上下下的叫好,对于长期蛰居在寒天高地的吕梁人,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吕梁地区决定加强创作队伍,抽调精兵强将,下大力修改《三上桃峰》。

  1972年9月,吕梁地区文办组织创作力量集中修改《三上桃峰》,薛光运牵头协调,抽调柳林县贺登朝、李旦初和孝义县的许石青等人,在孝义新城剧院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修改剧本。大约两个月时间,几个人同吃同住。剧团派人做饭,为的是加快进度,快出成品。

  1972年12月,这个编创小组又移师吕梁离石,增添方彦、陈工、斗兵、姚大石等七人,在地区招待所再改。方彦、斗兵、姚大石等人都是生话剧团的导演、演出、音乐行家,很明显,这是为了从速进入排练,演出力量提前介入的一种合作方式。

责任编辑:张帆
版面编辑:黄玉婷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